随着8月1日美国政府单方面设定的“关税大限”到来,这场搅乱世界四个月的“关税风暴”似乎达到了一个转折点。8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特朗普总统上周对多国加征的新一轮关税基本已定,不会在当前谈判中作出调整。
美国4月2日宣布对全球发起“对等关税”,在暂缓90天后,又被推迟至8月1日实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关税战中,各国反应不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菲利普·勒格兰称,这最终会导致混乱以及各国对美国的敌意。
最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对加拿大大幅提高关税,从25%提高至35%。外界认为,加拿大宣称将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是美国对其“下狠手”的导火索。加拿大总理卡尼7月30日表示,加拿大打算在2025年9月举行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卡尼讲话刚结束,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加拿大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将使我们很难与他们达成贸易协议。”此后不到24小时内,他就签署了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行政令。
不过,加拿大并非首个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西方国家,有分析称,特朗普此举只不过是其一贯的“极限施压”策略。
没有协议日子难过,而欧盟与美国达成了协议,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7月27日,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达成一项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欧盟接受15%的统一关税税率,承诺向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采购美国军事装备,并在未来数年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这份贸易协议迅速在欧洲引发轩然大波。欧洲舆论认为,从贸易条款来看,这份协议显然是一项不平等条约,更像是一份为特朗普带来胜利的“投降”协议。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协议将对欧元区最大经济体造成重大损害;法国总理贝鲁则感叹,协议达成的这一天对欧盟来说是黑暗的一天。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凯瑟琳·范布伦普特批评称,避免更高的30%关税无疑会让人松一口气,但这仍然是在瘟疫和霍乱之间做选择。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0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实施其他“惩罚”。这对于自认是美国“朋友”的印度来说,多少有点“情何以堪”的意味。今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时还宣称“印度在特朗普政府中有优先地位”。如今,美国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超过越南的20%、印尼的19%。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创始人斯里瓦斯塔瓦指出,印度正面临严苛的待遇,没有任何产品能够得到豁免。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巴西被列10%关税档,8月7日零时生效,设7日缓冲期。此前7月30日行政令规定,8月6日起美国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部分产品豁免。据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给出的数据,约35.9%巴西输美产品将实际承受10%的“对等关税”和40%的从价关税叠加后一共50%的附加关税,使总关税额达到50%。此外,美国还对负责审理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刑事案件的巴西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德莫赖斯实施制裁。巴西总统卢拉谴责称,美国此举是出于政治动机,是对巴西主权的侵犯。
《纽约时报》称,这两项措施表明,在巴西官员寻求对话时,白宫却急剧升级了西半球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外交危机。有分析指出,美国真正对巴西不满的是,前不久巴西举办金砖国家里约峰会,一度计划探讨去美元化议题,触到了美国霸权根本。拿巴西“杀鸡儆猴”,或许会对其他金砖国家起到恐吓作用。然而,以美国为中心制定关税的新贸易安排,背弃现有世贸组织原则,将关税作为实现地缘政治工具,势必难以成功。
2024年6月,贝森特提到“三桶方案”,将全球经济体分为三类:绿色桶装的是美国盟友,黄色桶装的是一些中间国家,红色桶装的是被视为竞争对手的所谓“不听话”国家。半年多后,当贝森特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三桶方案”成为美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关税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手段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警告称,这像是往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英国《卫报》进一步指出,随着美政府的关税制度变得清晰,美国人可能会开始为此买单。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批评称,美国政府的关税贸易战是针对美国民众的贸易战。《华尔街日报》进一步指出,如果特朗普想要给美国经济助一臂之力,就应停止这场贸易战。
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小幅上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报告同时警告,受美国关税可能反弹、地缘政治紧张和财政赤字扩大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仍面临重大风险,贸易紧张态势仍在损害世界经济。就在美政府执意想要额外关税之际,包括其盟友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开始寻求“美国以外的”出路。正如加拿大总理卡尼所说,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受到威胁之际,可以缅怀过去,幻想旧秩序以某种方式回归,也可以以目标和伙伴关系为基础,构建一个新的秩序。
在线炒股配资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